環球時報社評 / 2019-09-25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喜日子正在來臨,這個日子不僅對全體中國人很重要,它不同尋常的意義也被世界意識到了。國慶節在任何國家都是政治色彩最濃的節日之一,國慶70年的新中國既是力量空前強大的時候,也是所遇挑戰極不尋常的時候,把今年的國慶過好,過圓滿,客觀上就是一場凝心聚力的動員。
怎么叫把70周年大慶過圓滿了呢?我們認為,至少應當做到以下幾點。
讓中國全社會從這個節日中收獲更多的自信。新中國走過的路算得上是跌宕起伏了,但這個國家不斷前進的軌跡清晰可辨。它實現了自身力量自近代以來前所未有的壯大,給蟄伏了一段時期的中華文明提供了復興的強大支點,重塑了一度令人不忍直視的民生面貌。西方輿論一直對新中國的道路百般指摘,但事實勝于雄辯,新中國70年所取得的經濟社會成就、包括人道主義成就都是非常卓著的。
可以想見,西方輿論會在十一前后以各種方式扭曲中國經歷的過去70年,也給這個節日本身挑刺,但我們相信,它們瓦解中國人自信的新一波努力不會得逞。
70年大慶還應過得歡快。今年的事情比較多,貿易戰還沒解決,香港的動蕩又意外出現。中國的國家定力面臨考驗,而低估中國這種定力的境外勢力不乏有之。他們斷言今年的十一對中國來說“不好過”,他們根本不知道,多大的事,拿到新中國整個國家的歷史上一對比就小了。中國社會自帶了這樣的情懷,也因此挑戰有多大,這個國家的承受力就有多大。
21—22日北京舉行十一慶典彩排,飛機飛越北京天空的視頻刷爆朋友圈,人們的歡快情不自禁,我們社會要的就是這種氣度。
今年十一節還需過得理性。我們要充分認識國家已經取得的成就,對道路正確性深信不疑。同時又要看到國家的各種不足,了解我們接下來還有很多硬仗要打。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,也不能驕傲自大,能夠擺正已有成就和尚存各種問題之間的關系,形成面向未來更加強大的韌性,這是新中國走到70周年這一歷史性節點時我們應有的自我成長。
今天的中國無論以什么為坐標,都比70年前大大向前邁進了,無論誰說我們走了錯路,我們盡可以嗤之以鼻。這是大是大非,我們在這個層面把東西南北搞得清清楚楚,就做到了戰略上的不迷航。
前進是中國社會最大的事,與它相比,再大的事都是小事。在一個前進的時代,中國社會沒理由因為某個臨時挑戰和困難而慌張、沮喪。為了加強管理,我們會盡量避免各種各樣的“出事”,但是拿到戰略層面上去看,出多少事又都是正常的,建立解決、消化問題的強大能力比“不出事”對這個國家來說要重要得多。
我們既知道自己有前進的真實能力,又看到國家在各個方向上需要不斷自我完善的現實任務。我們了解自己與一些發達社會尚且存在的種種差距,同時又能夠分辨出它們的批評有多少是客觀的,有多少是對方畸形心態造成的。那樣的話我們就不僅有了充裕的前進動力,而且將有能力保持方向上的清醒。
70周年慶典,天安門廣場上閱兵式的組織準確度據說要以秒來計算,這本身就已是國家能力的一種標志了。在這之外,是全國黃金周充滿活力的海洋。自信、歡快、理性,我們相信今年的十一會把它們完美結合在一起,成為令新中國歷史難以忘懷的一個國慶。